其实并不想写这篇文章的,讲真,写的时候内心的那种不舍,难过一直在翻涌着。碰巧今天和朋友谈到要不要来重庆发展的问题,我才刚开口说,然后被她拒绝了,她说不想来重庆。其实听到她的回答,内心是失落,难受。顿时就想起之前读书时我们之前的约定说好一起发展一起在一个城市,想起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的约定,好像就在她回答说不来重庆的那一瞬间破灭了。可能看到这里读者们可能会觉得我矫情,太依赖人。但是讲真的一个人一辈子也就那么两个真心朋友,你不管做什么都是以对
与老友有约,每周读一本书后互谈心得。我们列了长长的书单,被豆瓣短评吸引,最终选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书很薄,稍花费点功夫就能读完,因为刚上大学的原因,又不愿敷衍了事,断断续续的一周时间总算是把书读完了。读杨绛先生的书最初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平静感与回归感。像我坐在她对面,听着老人娓娓而谈她与丈夫及女儿的种种,时光穿梭,带着老故事的陈旧感。你说,我听。我不知杨绛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完这本书的,就我个人而言,整本书带着淡淡的忧伤,还有对生老
屋外有一丛竹子,不到二十株的样子,终年翠绿欲滴,闲暇时,喜欢看着竹子发呆!早晨,迎着初升的太阳,竹叶上斑斑驳驳,闪着绚目的光茫,微风拂过,一滴滴的水珠成串的落下,嘀嘀嗒嗒……晚上,竹丛里不知名的昆虫,不知疲倦的吟唱着,伴我沉入梦乡……起风的日子里,竹叶沙沙作响,像远归的游子,一遍遍的诉说着别离和不舍……阴雨连绵的雨季,一株株的竹子,被雨水洗礼着,叶子更加
远山。 静,看不清山上绿格格的树,星星点点山顶那些人家的灯火,但还是能映入眼帘。山的轮廓,虽然模糊不清,但还是可以辨别,高高低低起伏跌宕东西延伸。虽然是夜里,光凭想象,也能知晓鸟儿栖身在林间。翌日,天晓时分,成群结队的在林间嬉戏,在山头飞跃。田间,一条小河横穿,一片田地切成两片,南一片北一片。夜里,就是一片天地,从来不分东南西北。尤其是这仲夏之夜。小河水稀里哗啦就躺着,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上一代人的梦还未醒,这一代人又开始了新的梦。但
第一次喜欢上玉,是我十八岁生日的时候。母亲送我一块黄白相间的玉,告诉我,我已经长大了,要独自承担自己的人生了……从此,我便迷上了玉。一种可以让人一眼万年的石头。通透盈润,水色潋滟,握在手心,丝丝凉意渗入心间。翡翠绿,绿意盈然,深绿就像被赋予了生命的草原一样,风吹过,层层绿浪追逐着。而浅绿则如初春吐出新芽的柳枝,摇曳着。冰种飘花是我的最爱,尤如一幅幅水墨丹青在游移变换着,时而如烟波浩渺的江南雨雾,又转瞬为千里无
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整个冬天就躺在冰冷的泥土里,瑟瑟发抖,好想撑破土层,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土层太艰硬了,我只能等待着……有一天,我从沉睡中醒来,听到了啾啾的鸟鸣声,还有潺潺不断的流水声,开心极了。我努力的挤动着身子,终于我看见了,头顶是碧蓝的天空,周围绿意盎然,远处还有一条蜿蜒流过的小溪,树上不知名的鸟儿在吟唱。而我正站在一片草地上,身旁摇曳的草叶在纷纷和我打招呼。原来是春天到了,连空气都变得温润清新了。每天
我会去回忆小时候,在干涸的田里光脚跳皮筋,在阳光下的山里采花,在满是露水的田埂上抱起我的狗,在院子中间装了草药水的大盆里洗澡,在雨后的小水线里拦截路过的青蛙......我甚至有些怀疑,那个在屋顶看星星吃薯片的小孩是我,那个在山里被羊吓跑的小孩,那个穿着凉鞋在雨中踩水的小孩,那个满山坡跑,那个不怕太阳,喜爱太阳公公的小孩,是我。是真实存在过的,就在十年前。长大了是件允许哀伤的事情,遗失了美好,学不来可爱。时光给我的大大的悲伤,小小的孤独,
我恨,我没有勇气去干那件“奇特的事”。它就在眼前,就那么的发生这样的事!是在回家的路上,是的!那时我们刚吃完饭。他凭空的闯进我们的视野!一头粘稠的头发往上翘,手黑乎乎的,明显沾上了污垢,穿得破烂,没有补丁,是撕破了的那种,并且很脏。他就那么的迅速的蹲地,伸手,抓向地面!我都还不清楚是什么情况。他好像是捡了什么“珍贵的东西”,我就看向他的手上,一看我就有点到“呆”了,
小时候,我的淘气,是出了名的,刚能懂事那会儿,天天领着一帮子和我同龄的孩子,在地里刨坑,美其名曰,挖地道,那时刚刚看了地道战,被刨了地的乡亲告到家里来,我免不了被暴揍一顿,随后,爷爷抗着铁锨去平土,而第二天,我依然照旧。再大一点,就更无法无天了。夏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季节,能玩的太多了。脱了鞋子,爬上树去掏鸟窝,坐在树上荡秋千,有一次,我因为爬树,丢了一只鞋子,嫌一只鞋子穿着别扭,干脆也扔了,光着脚回家,结果是我被请吃了一顿竹板炒肉&he